出了社會後,等待自己的就是日復一日的上班~~上班~~上班,而自己等待的就是一星期的星期天,好像這天是個救贖日,能帶領自己走出煩躁無聊的工作,好像人生活就是為了這天而生,但漸漸的星期天跟上個星期天開始變的毫無區別時,當生活的軌跡有如唱片般無限的重複時,假日似乎再也不特別,而心中對於假日的期待也逐漸消逝,我們也不再期待而是如朽木般開始凋亡。
假日到了,本應該是歡天喜地的感覺,但自己就是賴在床上,不想起來,因為起床了也不知道做啥,容易胡思亂想的我卻為了假日不知道該做甚麼而焦慮,想一想還挺好笑的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,大多的煩惱都是自找的多想的。
前些時候還上的谷歌大神看看無聊的假日,大家做啥!收集資訊得到的結果,假日做一樣的事,但其實你可以不一樣,如去公園騎腳踏車、去參觀博物館、走沒走過的路線、看場電影、學習視頻與演講,人都是在同樣的時間,在不一樣的選擇中成長,而對於生命的的好奇是必須的,有時候我不禁思考是否把自己逼得太緊,讓自己對於假日就該做些出成績,時間不應該白白浪費,越是這樣想,焦慮感不斷的加深,如果是這樣,那甚麼都不想是否會來的比較好,我想缺少了與人分享、一起體驗、共同經歷應該是我對生活逐漸麻木的因素,30幾年了身邊的朋友手指頭都數的出來,不是因為搬家,就是各奔東西,但一大因素是自己的個性使然,我不算是喜歡接觸人群與人打交道,每當有陌生人靠近時,總會閃的遠遠的,當然這舉動對於生在世代中其實是不吃香的,自己也是體認到這點因素,不知道是否過久了一個人的生活,有幾次跟別人出去的經驗,能強烈感受到些許的不適,會擔心別人對我的感覺、又或者自己是否講了不洽當的話,哀~~~看來要踏出去那步似乎還有得學呢!
今天下午開了電腦,到獎金獵人溜溜,逛了蝦皮網站,可能自己屬於盡忠職守好員工,對於非上班不該做的事情,心中就是有些疙瘩,事實上是想提早把假日可能會想做的事,先找出來,也許每個日子都是一樣的,但總有人能將此活的鮮明燦爛萬分。而我也一定能活出屬於自己的假日風格。